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出现,殡仪馆的工作人员在接运遗体、存放遗体和火化遗体的时候,尽可能验明死者的“正身”,将身份证照片与死者本人进行初步的核对,如果发现明显的不符,如性别不同、年龄有显著差异、与死亡证明上载明的死因显著不符或有其他足以引起警惕的事由,就一定要向逝者亲属或丧事承办人核实清楚。如果死者身份证照片与遗体具有明确的不符,而从逝者近亲属处无法获得正确信息的,为避免出现重大法律事件,殡仪馆应暂停火化,将事件报告公安机关。
当然,殡仪馆的工作人员只能从外观上进行鉴别。如果殡仪馆的工作人员尽了注意义务而最终未能识别,致使“假尸骗证”得以成功,殡仪馆则无须对此承担责任。因为法律并未给殡仪馆设置过高的、类似公安机关那样的注意和鉴别义务。
殡仪馆在防范“假尸骗证”行为方面,需要采取一系列严格而有效的措施。以下是一些具体的防范策略:
一、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和服务流程
统一规范操作:殡仪馆应建立统一规范的工作制度和服务流程,确保每一步操作都有章可循。
严格核对信息:在接运遗体、存放遗体和火化遗体时,要认真核对死者的身份信息、死亡证明、遗体火化确认书以及丧事承办人(丧属)的身份信息。只有确认无误后,方可进行火化。
二、加强火化证明的管理
严格管理制度:建立严格的火化证明开具、领取、登记、核销、备查等管理制度,确保火化证明的合法性和真实性。
严厉打击违法行为:严厉打击虚开、伪造、买卖火化证明等行为,一旦发现,立即报告公安机关并依法处理。
三、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鉴别能力
定期培训:定期对殡仪馆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,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鉴别能力。
严格验明正身:在接运遗体时,尽可能验明死者的“正身”,将身份证照片与死者本人进行初步核对。如发现明显不符,应及时向逝者亲属或丧事承办人核实清楚。
四、建立举报和惩罚机制
鼓励举报:建立举报机制,鼓励内部员工和社会公众积极举报“假尸骗证”等违法违规行为。
严肃处理:对涉及“假尸骗证”行为的个人或团体,一经查实,应依法依规严肃处理,绝不姑息。
五、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协作
与公安机关合作:加强与公安机关的合作,共同打击涉及殡葬领域的违法犯罪行为。
信息共享:与相关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,及时了解并掌握殡葬领域的动态信息,为防范“假尸骗证”行为提供有力支持。
六、强化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
公开透明:殡仪馆应主动公开服务流程、收费标准等信息,接受社会监督。
积极回应:对于社会舆论关注的热点问题,殡仪馆应积极回应并妥善处理,以维护良好的社会形象。
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,殡仪馆可以有效地防范“假尸骗证”行为的发生,保障殡葬服务的合法性和规范性。同时,这也有助于提升殡葬行业的整体形象和社会信任度。